青海切换
新闻
为更多青海特产贴上生态“标签”
2019
08/12
08:28

绿色产业。

放眼今日青海,特殊的生态功能、敏感的生态环境、不可替代的生态战略地位,让青海扛起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神圣使命。

近年来,青海立足省情实际,深入贯彻“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一优两高”,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在绿色有为中推动“青字号”生态产业产品向着更高水平、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涵盖农业、工业等领域的牦牛藏羊、清洁能源、中藏药等特色生态产业产品正在围绕生态做足并做好“文章”,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愈加明亮。

牦牛产业叫响绿色有机“牌”

可可西里食品有限公司享有“中国驰名商标”“第五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等盛誉,其目前推出的藏牦牛肉干、藏牦牛派、藏牦牛肉香辣酱、手撕牦牛肉、藏牦牛肉冷冻冷鲜肉等产品,使得青海牦牛的附加值得到大幅提升。

同样作为以研发生产藏牦牛肉制品为主的特色品牌企业,青海西北骄集团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品牌打造,逐步走出了立足青海、面向全国的发展之路。

青海地处世界屋脊,被公认为全球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海拔3000米以上的牧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6%,天然草地面积0.36亿公顷,为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为培育牦牛、藏羊等独具特色的优势农畜产品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立足省情实际,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着力打好特色农牧业发展牌,重点打造牛羊肉等特色优势品牌,努力培育农牧业发展新动能,为我省牦牛产业发展确定了新方向。

到2025年将青海打造成为全国牦牛特色产业优势区、全国重要的牦牛肉生产基地、精深加工基地,全面确立青海牦牛在全国乃至世界牦牛产业中的中心地位。

为推进青海牦牛产业发展,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的青海现代牦牛产业体系,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今年3月,我省与农业农村部签署《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合作框架协议》,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在我省启动。

前不久,经过20余年科研攻关和自主创新,全球首个无角牦牛 “阿什旦”牦牛在我省培育成功,填补了牦牛以无角舍饲化为主体品种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在大动物育种方面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

擦亮生态底色、做足生态文章,我省一度在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中找优势。经过多年快速发展,青海牦牛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体系初步形成,牦牛相关产品种类达到200多种,相关数据显示,全省现有140多个牦牛肉品牌和20多个龙头加工企业。

“风光”产业尽显青海风光

地处青海的龙羊峡水电站是目前全世界最大、装机容量85万千瓦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展现着青海光伏产业发展正在如火如荼推进。

紫外线辐射强、“风吹石头跑”,这一现象如果是过去青海发展的劣势,那么如今已经成为了青海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今日青海,从共和盆地到柴达木盆地,这里已经成为根植生态产业的绿色沃土,一块块深蓝色光伏电板、一个个迎风转动的风机,借风借光的清洁能源产业乘势向前,青海正在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

去年,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建设,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建成后,将有力推动青海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建设和大规模外送,提高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整体外送消纳水平。

继创下“绿电7日”和“绿电9日”的世界纪录后,今年6月我省又再次在全省境内实现连续15日360小时全清洁能源供电,“风光”产业再次让青海尽显“风光”。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结合发展实际,从提出将清洁能源产业作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不断引进项目落地,加大政策扶持,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再到目前我省正在围绕成为国家重要新型能源产业基地的建设目标,一项项绿色有为的时代创举,是我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时代之举。

今年6月,《青海能源发展报告2018》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青海可再生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分别达到86.5%和86.2%,居全国前列。新能源装机达到1229万千瓦,首次超过水电装机,其中集中式光伏装机956万千瓦,居全国第一。

同时,新能源大数据平台,光伏领跑者基地、多能互补基地、槽式光热电站、光伏发电实证试验基地等一批示范项目投入运行,有效带动了清洁能源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省全力打造海南、海西两大“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加快推进青海到河南特高压外送通道、抓紧启动第二条外送通道前期工作,持续打造清洁能源产业。

清洁能源产业正在向结构更优、动力更足、实力更强、效益更高迈进,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指日可待。

藏医药产业迎来发展春天

走进青海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全省首条药品单品生产线上,其核心药品“安儿宁颗粒”正在完成最后的包装,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企业先后多次更新生产设备,如今产量翻了几番,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成为我省单品销售过亿的中藏药明星产品。

青海是中藏医药传承兼收并蓄之地,传承发展中藏医药事业是职责所在,推动中藏医药产业化是绿色发展所需。

今年召开的全省中藏医药发展大会指出,要立足青海气候和地理、文化和区位、生态和资源优势,传承创新中藏医药事业,普及推广中藏医药服务,守正出新中藏医药产业,历久弥新中藏医药文化……

为推动青海中藏医药事业发展,我省出台《青海省扶持和促进中藏医药发展若干措施》,25项具体措施升级中藏医药高质量发展。

青海藏医药作为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省依托资源优势,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以产业集群、产业链耦合为基础,成功开创藏医药发展“青海模式”,通过积极打造“七位一体”独有发展模式,加大产业集群,力促藏医药迈向高端发展之路。

“医疗、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养生保健、国际交流与合作资源”使相关产业及资源有效整合、相互融合、优化配置、高度共享。

截至2018年底,全省中藏药生产企业41家(占全省医药企业的80%),拥有338个中藏药品种,416个中藏药批准文号,初步形成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为核心的藏医药产业集群。

在如今的青海大地,“金诃”“久美”等一批重点藏药企业已逐步发展成集藏医学、藏药生产、藏医药学科研和藏医药学教育为一体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推动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挖掘整理了七十味珍珠丸、红珍珠丸、二十五味松石丸等一批藏药复方品种,研发了珍龙醒脑胶囊、藏降脂胶囊等10余种新产品和5种国家重点产品。且多款医药中间体和健康食品已逐步实现产业化发展。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大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产业产品,青海势在必行;打造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绿色青海,青海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