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崔永焘 报道)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公布《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西宁市成功入选,成为西北地区首批获此殊荣的城市。作为西宁工业经济主阵地和绿色转型主引擎,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迅速响应,全面启动碳达峰试点工作,以“绿色引领、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为路径,为西宁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提供强力支撑。
近年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深化绿色低碳转型,创新实施“一园一策”绿色制造工程。2024年,开发区重点推进21个节能技改项目,涵盖铁合金矿热炉改造、废水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累计实现节能0.54万吨标煤、降碳1.4万吨、节水115.7万吨,重点企业产品能效全部达标,8家企业达到标杆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与此同时,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新增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省级绿色工厂及2家省级绿色供应链企业。目前,开发区4个园区均建成国家级绿色园区和省级节水型园区,累计创建绿色工厂4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25项,绿色制造名单总数居全省首位。
在产业布局方面,开发区依托绿电资源禀赋,将碳达峰试点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绿色算力等新兴产业集群。光伏制造产业链实现全线贯通,锂电产业集群连续两年入选全国“百强”,高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跻身全国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建设,开发区建立全省首家虚拟电厂,搭建“绿电态势感知分析平台”,并加速布局绿色算力产业,引进中国联通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联通•阿里云万卡绿色算力等12个重大项目。未来3至5年,开发区计划建成5万台机架规模,形成10万P算力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算力产业生态,推动清洁能源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下一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将锚定碳达峰试点城市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以强链补链延链为抓手,深化产业低碳转型与能源结构优化双轮驱动。重点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零碳园区创建,加快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绿色算力、新型储能等产业规模化发展,支持电解铝等传统产业通过“绿电替代+数字赋能”降碳增效。同时,优化资源要素供给,拓展新能源消纳场景,探索高原城市工业碳达峰路径,为西宁乃至全省、西北地区碳达峰目标实现贡献开发区力量。
来源: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