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切换
新闻
青海海东:描绘大数据产业发展“新蓝图”
2023
10/05
16:35

青海数据湖、中国电信大数据中心、中国移动青海高原大数据中心逐步集聚,“一体化绿电数据中心及余热回收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如今,在青海省海东市,大数据产业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名片,正驶入应用深化、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近年来,海东市把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依托交通区位、地理气候、自然资源、绿色电力、基础设施、产业潜力六大独特比较优势,着眼长远谋划布局,超前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

拉面人观摩青海拉面产业智慧化平台。谭梅 摄

海东受到大数据产业青睐

8月中旬,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总投资10亿元的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一进大厅,布局简约、科技感满满的视觉冲击便扑面而来。在这里,可以看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1∶1还原的园区景象,还有智慧网管的领先性、应用可视化、5G+AR实时监测的东数西算布局,以及5G、云网融合、云改数转等新基建核心能力的展示。

“海东发展大数据,可谓得天时、享地利、赢人和。”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首先,海东具有低温、低湿、低气压的明显的地理气候优势,这为大数据中心带来运行成本低、可靠度高的竞争优势。目前,中心已实现全年314天不开启空调。

其次,海东是西宁和兰州的桥梁纽带、兰西城市群中部重要枢纽节点,是青海省目前唯一拥有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立体综合交通网络的地级市,空铁公路多式联运,形成了立体化、多功能的综合交通枢纽网络,具有突出的交通区位优势。青藏铁路、兰新高铁、京藏高速、109国道、西宁南绕城高速、民小公路横贯全境,曹家堡国际机场紧邻河湟新区,已开工建设的西成铁路、西宁曹家堡机场三期都位于新区规划区内。

此外,抛开地理因素,完备的算力基础、独特的绿色电力以及充沛的产业潜力都让海东在全省发展大数据产业中处于主导性地位,这些优势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对发展大数据中心等高载能产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坚实的能源支撑。

多年来,海东依托一系列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抢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深化推进“数据援青”工作,明确了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算力分析、数据存储灾备、数据应用市场,汇聚一批数据资源、落地一批重大项目、招引一批头部企业、培育一批重点产业、建设一批科创平台的“五个一”总目标,力争到2025年底“数据援青”数据资源使用标准机架数1万架以上、服务器数量10万台以上,将带动相关投资超过100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

数据资源广泛运用显效力

7月底,海东市“丝绸云谷”低碳算力产业园项目发布会顺利举办,标志着海东市政府与重庆亿众数字能源联合打造的“丝绸云谷”低碳算力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河湟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它的入驻,将成为海东市建设西北数据云谷,打造青海大数据产业发展先行区、飞地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示范区的新起点。

这是海东大数据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海东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大数据产业发展由愿景变为现实,海东市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为数字青海提供算力基础,面向东部地区提供非实时算力保障,面向互联网企业构建全国或区域数据中心的总体目标。

如今,作为算力产业的核心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已成为数字经济建设的底座。

近年来,海东市围绕全省“四地”建设战略布局,与省电力公司签订零碳产业园绿电工程项目,确保零碳产业园数据中心100%清洁能源供电。不断加大水电、光伏发电、风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障在算力生产、供给、服务等全过程实现“零排放”,零碳产业园已布局建成“三回路一备用”绿电供给保障体系,电信大数据中心和移动大数据中心已通过“AAAA”级绿色低碳等级测试。中国移动青海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青海碳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海东挂牌成立“青海零碳大数据产业实验室”,共同推动零碳算力网络和零碳信息网络碳资产开发交易示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海东市积极探索大数据产业绿电保障体系,按一定比例建设用户侧储能,支持大数据企业自行对租赁机柜提供基于“产品”的零碳认证服务,支持企业参与源网荷储系统建设。同时,提供优质便捷营商服务,园区交通便利,电力、给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备,大数据产业项目审批流程优化简约,一站式服务便捷高效,对于符合全省财政支持和补助奖励政策的企业、项目,做到应报尽报。

数据显示,目前海东市已累计投入2.99亿元,建成47个市级自建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在政务服务、城市管理、自然资源、文化旅游、医疗保障、交通出行、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广泛应用。

“710”政务督办系统提升了政府效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青松办”“掌上办”更加便捷地服务群众和市场主体,医疗保障全面实现“一站式”“一单式”结算和异地就医跨省通办,智慧环保平台实现对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全天候监管,智慧政法一体化平台、警务通、智慧交警系统基本实现社会治理“一网通管”……

数字海东建设迈入新征途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数据要素成为推动众多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基础。大数据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渗透性和高融合性特点,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22年,海东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按照“统一建设、共享使用”的集约化建设模式,搭建市级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积极对接省、市级政务共享交换平台,协调省级“纵向”基础数据共享交换落地,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横向”数据汇聚。

同时,建设海东市统一的政务大数据基础平台,着力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加工、分析等服务,建立数据资源目录,推动政务信息资源数据、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数据、社会信息资源数据分类向城市数据资源中心归集落地,逐步形成基础数据库和各类专题库,为当地业务应用提供服务。

在海东市文体旅游广电局采访中,记者看到一块面积不大的显示屏,提供了海东市全面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非遗资源等平台自有数据,其中包括开发建设旅游综合监测、游客出行分析、景区客源地分析、互联网舆情分析、互联网搜索分析、天气环境监测、省内游客分析、客流量分析、游客来源统计分析等10个功能版块的所有数据。

除了文旅系统,记者了解到,海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上线运行了“安康河湟”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依靠“互联网+”技术完成了食品安全信息化平台建设;海东市生态环境局完成了全市扬尘监控及“智慧环保”平台建设验收,建成覆盖水、气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对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实时监控,对生态环境质量从时间、空间进行立体化分析。同时,推进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联网,建成“天地车人”一体化监管……

未来可期!如今,海东以大数据提升治理能力,以大数据服务社会民生,以大数据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大数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迅捷的步伐不断迈向新的发展。

原标题:《青海海东:描绘大数据产业发展“新蓝图”》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