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切换
新闻
做精“特”字牌 青海科技加速产业迭代
2020
08/30
16:26

建成高产优质规范化黄芪、当归、贝母、秦艽、麻花艽等中药材种子种苗和示范基地共400余公顷,其中引进新品种(系)、资源,建立中药材资源圃0.33公顷;研究良种繁育技术,建立示范基地3.33公顷;研究种苗繁育技术,建立示范基地28.67公顷;培训种植企业生产工人、农牧民300人次以上。实现70户农户脱贫,脱贫人口300人。

截至目前,青海已解决柴达木枸杞干果的农药残留、粘结和氧化变质变色的生产技术难题和产品品相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实际问题,实现柴达木枸杞品质品相双优目标;攻克菊芋低聚果糖分离纯化、脱苦、脱盐等技术难题,参与低聚果糖国家标准制定,取得菊粉领域产品生产质量标准话语权,为青海省特色生物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和市场准入提供技术及资质储备,为青海特色生物资源和中藏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就在近日,省科技厅启动2020年两个省级重大科技专项“中藏药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建设与重点中藏药评价”“黑果枸杞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高值利用”项目。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中藏药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建设与重点中藏药评价”项目将有效解决西北地区缺少实验动物中心的短板,为中藏药行业产品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路径和研究示范。“黑果枸杞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高值利用”项目将建立国内首条黑果枸杞活性成分绿色智能制造线。

科研平台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增后劲

近年来,青海省科技厅大力支持青海省藏医院、藏药新药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藏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单位的建设发展,深入推进藏医药文献抢救性发掘整理与系统研究,整理出基础理论、药材、经方验方、临床和生产等各类藏医药古籍文献2000余种1000余部,出版100余部古籍文献,《藏医药大典》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藏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奠定了基础。

新建成立的“青藏高原生物科技集成创新中心”拥有2268平方米的研发及中试实验平台,这一平台,旨在开展生物医药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咨询服务等工作,促进青海省生物医药产业良性发展,提供专家、技术、人才、产品等生物医药科技资源与企业互动对接的交流平台,实现生物领域科技成果与企业的直接对接和高效转化,该中心目前已服务企业13家。

“十三五”以来,青海省各级藏医医疗、科研及生产机构,不断加大临床技术、特色疗法、药物炮制的研发力度,在藏药复方研究、藏药质量标准研究、藏医疾病诊疗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承担完成各类科研项目(课题)10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2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7项。编写的“21世纪藏医药本科教育规划教材”结束了全国藏医药专业本科没有正式教材的历史。“藏医放血疗法”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三五”以来,我省建立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家、省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2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5家、院士工作站2家,培养学科带头人137人,20个科技创新团队,取得青海省科技进步奖45项,科研创新正转化为普惠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完善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

——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5家,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44家)的45%,其中33家集中在高新区,呈现集群发展态势。科技型企业126家,占科技型企业总数(294家)的42.9%;

——初步构建了以枸杞、沙棘、冬虫夏草、虫草菌丝体、菊芋等特色资源为依托的深加工产业链,形成了集原料生产、产品研究开发、人才培养、健康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

……

为培育特色藏医药资源优势,省科技厅加大科技工作力度,搭建研发创新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以产业集群、产业链耦合为基础,运用现代工艺、数字化加工等手段,促进资源综合开发,健全完善产业链条,积极打造优质品牌,助推藏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为青海省藏医药理论传承、中藏药材培育、藏药新药研发和二次开发、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十三五”以来,青海研发安儿宁颗粒、复方丹珍头痛胶囊、珍龙醒脑胶囊等藏药新产品1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新产品5种。同时,初步构建了以枸杞、沙棘、冬虫夏草、虫草菌丝体、菊芋等特色资源为依托的深加工产业链,开发高端生物产品近100余项,打造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如今,青海特色资源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并逐步形成一批集科研、成果转化为一体的重点企业。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