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优化办税缴费服务 助力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新闻发布会。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通报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和省上先后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23项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以及全省各级税务部门聚焦优惠政策落实要给力、“非接触式”办税要添力、数据服务大局要尽力、疫情防控工作要加力的“四力”要求,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开展第29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等,持续推广“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发挥“银税互动”和税收大数据作用,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帮助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抓“六稳”促“六保”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季度全省累计实现减税降费27.5亿元,税费优惠政策落实落细。“这些政策涉及税费多、受益主体广,在有效调动社会各方资源,支持防疫物资和药品保供,减轻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稳定就业、帮扶市场主体渡过困难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党委委员、总会计师于晓绚介绍,陆续出台的23项税费优惠政策,可以分为支持防护救治、支持物资供应、鼓励公益捐赠、支持复工复产和经济恢复、促进消费五个方面,受这些减税降费政策减收和疫情带来税基减少等因素影响,今年1-4月全省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137.55亿元(已扣出口退税),同比下降9.39%。
据统计,一季度全省累计实现减税降费27.5亿元,其中,2020年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7.4亿元,2019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在2020年继续实施形成的减税降费20.1亿元。
疫情防控转“危”为机,税务部门“非接触式”服务迈上新台阶。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党委委员、总经济师阮余农介绍说,全省税务部门“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以‘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契机,持续推广‘非接触式’服务,积极发挥‘银税互动’和税收大数据作用,切实提升纳税人缴费人办税缴费便利度,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助力我省推进复工复产。”升级电子税务局,将纳税人和缴费人可以网上办的事项拓展至185项,基本涵盖了日常涉税(费)业务;大力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推出网上办、融合办、容缺办、预约办等多元化的“硬核”服务举措,确保各项服务“不断档、不打烊”,办税防疫“两不误”。
截至4月底,我省各税(费)种累计申报146万户次,其中通过“非接触式”的申报有134万户次,比率达到了91.78%。此外,在发票领用方面我省的“非接触式”办理的比例已达89%以上。总体上,全省主要涉税事项网上办税比例从2019年的60%提升到86%。全省税务部门“非接触式”办税缴费迈上了新台阶,且已经常态化。
运用税收大数据助企纾困,强化经济分析建言献策贡献税务力量。“为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省税务局和银保监部门密切合作,推进‘银税互动’,破解小微企业抵押担保难题。”阮余农在新闻发布上介绍说,“银税互动”扩面升级,将受惠企业由之前的纳税信用A级和B级企业扩大至M级企业,降低“银税互动”项目准入门槛,扩大了“银税互动”的享受面。全省银行业机构“银税互动”信贷产品不断创新丰富,中长期“银税互动”信用贷款产品比例逐渐提高,仅一季度就已向1314家企业投放“银税互动”贷款48.48亿元,有效解决了信用良好企业的“燃眉之急”。税务部门在统一数据来源、统一指标口径、统一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从日期、行业、企业类型、规模、地区等多个维度组织开展分析,累计提取加工近5亿条增值税发票数据,整理近2600张数据统计表。采取了“以需寻供”和“以购寻供”的双思路,进一步挖掘税收数据应用潜力,对接产品产销,深入助力企业复工达产。截至4月30日,全省累计有原材料短缺企业96户,匹配供应商105户;累计已开票企业24户,成交金额6914万元,累计已签正式合同或协议企业44户,成交金额5848万元,助力企业解决购销难题。
据了解,全省各级税务部门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主动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利用税收数据分析优势,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主要是突出本地税源特色,尤其是对地区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经济意义显著的企业、行业实施数据跟踪和实地调研,加强经济分析,建言献策,积极为招商引资、产业布局、恢复发展服务。截至目前,省市县三级税务机构连续向同级党委政府报送专门分析报告,累计达240篇,提出意见建议70余条,对促进各地企业复工复产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税务力量。
新闻发布上,省税务局相关负责同志还回答了部分媒体记者就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银税互动”申请,个体工商户征收率由3%减按1%征收,以及纳税信用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