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宁3月2日电 (记者王梅)2日上午,记者从《三江源国家公园公报(2019)》(以下简称《公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生态功能得以巩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达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十年前提高11%、30%以上。同时,试点区实行“一户一岗”政策,去年17211名牧民年增收21600元,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公报》显示,2019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内实施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有力推动了生态修复成效明显好转,这些工程包括黑土滩综合治理21万亩、湿地保护50万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控940万亩、沙漠化土地防治草方格设置2.7万亩和牧草补播2万亩等。国家发改委生态成效阶段性综合评估报告认为,三江源生态状况呈现出总体稳定局面,进入了局部好转与局部退化并存的新阶段。
2019年,三江源国家公园落实生态保护补助、林业发展改革、农业发展和农业资源补助等各类生态保护和发展补助资金4.89亿元。青海省财政统筹落实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补助资金3.7亿元,及时精准发放。
青海省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赫万成表示,三江源国家公园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共赢之路,将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广大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