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切换
新闻
黄南州经济贸易委员会
2013
07/09
14:56

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东北部与青海省海东地区为邻;东南部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接壤;西北部和西南部与青海省海南、果洛藏族自治州想接,辖区同仁、尖扎、泽库、河南4县,26个乡8个镇。有藏、汉、蒙古、回、土等17个民族,以藏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

—区位相对优越。黄南州地处西宁和“大九寨”旅游经济圈的过渡地带,距省会西宁180公里,南接213国道,距九寨沟景区610公里,是青海省连接西南大市场的战略通道,在全省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产业区域分布明显。黄南州地势南高北低,属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可利用草场2271.34万亩,耕地面积26.35万亩,森令面积2.45万公顷。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系绵羊、河曲马、山羊等;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青稞、蚕豆等。南部泽库、河南两县海拔在3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0C一下,属高寒纯牧业区,有着发展草地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北部尖扎、同仁两县平均海拔2500米,年平均气温4C左右,黄河、隆务河谷地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壤肥 ,有着发展种植业的良好条件。

—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水能资源富集,有形成流域开发带的良好条件,已建成李家峡、直岗拉卡、康杨3座大中型电站,纵贯全州南北的隆务河理论水电蕴藏量22.05万千瓦,可建15座梯级水电站,已建成11座。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具有一定储量的矿中有金、银、铜、铅、锑、泥炭硫和等25种。蒙藏要在省内外享有盛名,野生药用植物主要有冬虫夏草、大黄、雪莲、马勃等。

—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州有旅游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326处,其中国家级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87处,是第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验区域获得国家级的文化旅游命名近20个,有6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5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7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杰出传承人,热贡艺术、土族热工六月会、黄南藏戏、和日石刻技艺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热贡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西部地区拥有国家级文化旅游命名、艺术大师、非遗传承人最多的地区之一,是在青海省拥有世界级、国家级非遗项目最为富集的地区,是在青海省能够在百公里范围内集中呈现文化名城、黄河风情、原始森林、丹霞地貌、多民族文化及青海最美草原的首选观光胜地,也是国内外游客进入青藏高原后,在高寒缺氧条件下进行身体适应性旅游观光的最佳缓冲地区。

—生态地位十分重要。黄南州地理位置介于西北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两者均属生态异常敏感、脆弱区域。以中部麦秀玲为界,北部河流 急,落差大,多河谷,丘陵,属黄土高原沟 区;南部多高山山地平原,平均海拔较高。南北两地在自然地理条件、植被覆盖、民族风情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不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是黄河园区重要的水源区重要的水源补给区、黄河上游水土流失预防保护重点治理地区和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中,黄南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扎扎实实打基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扩大与先进发达地区企业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加快优势资源的转化,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黄南。

同仁,藏语为“热贡”,意为金色的谷地,位于黄南州的东北部,是一个以农牧结合的小块农业区,这里雨量充沛、气候宜人,适宜农作物生长。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大力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始终把增强地方经济综合实力、努力提高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始终坚持解放思想、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思路,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格局,不断落实和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提高服务效率,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全县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

同仁县是全省第一批资源开发重点县,水电、矿产、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开发潜力大。

境内有大小河流11条,隆务河纵贯全境南北。奔流不息的隆务河赐予同仁县得天独厚的水力资源,目前,在沿隆务河已建成梯级水电站8座。在建3座,强大的电流为推动同仁县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仁县又是誉满中外的“热贡艺术”的发祥地,是著名的藏族画家之乡,是青海省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名城,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分布广、发展潜力大。隆务老城区独具风韵,其历史悠久,文化古老,古居独特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青海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街区之一,距今已有236年的历史,具有六佰多年历史的隆务寺以其宏大的建筑成为安多地区的著名寺院之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除大量历史遗存外,充满神秘色彩的藏乡六月会、“於菟”舞独具地域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使同仁县在我省成为文化资源的富集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仁县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投资环境建设,促进全县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断探索适合同仁大开发、大发展的新路子,建设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裕、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和谐同仁。

尖扎县位于黄南州北缘,县府马克唐镇距省会西宁126公里,境内聚居着藏、汉、回、撒拉、土族等8种民族,人口四万多人。

尖扎县农业优势明显,川水地区地处黄河谷地,光热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是黄南发展高效农业的重点区域,近年来,尖扎县充分利用地利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加大投入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尖扎县已建成450栋日光节能温室和5个牛羊育肥基地,2个科技示范园区,成立了牛羊育肥、马铃薯、果蔬等协会,并采取措施发挥科技在生产中的作用,从而不断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目的。

尖扎县境内水电资源十分丰富,黄河流经县境96公里,隆务河流经县境21里,境内可建大、中、小型水电站5座。总投资14.2亿元的外资项目直岗拉卡水电站于2002年开工建设,2005年5月30日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总投资16.8亿元的康扬水电站于2003年7月1日开工建设,县城黄河段水电资源完成梯级开发模式而转向隆务河,总投资5500万元的泽塘水电站开发建设。

尖扎县水域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县内黄河段已建成的李家峡库区水域面积达32.5平方公里,在建的直岗拉卡水电站库区水域面积达5平方公里,康扬水电站水域面积达6平方公里,公伯峡水电站尖扎境内水域面积达93.5平方公里,为发展水上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用水打造“高原水域”品牌前景十分广阔。

尖扎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坎布拉国家森林地质公园,以丹霞地貌著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李家峡大坝和高峡出平湖的壮丽风光交相辉映,形成李家峡地区独特风景线,这是地域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丰富、旅游资源综合性强。随着坎布拉旅游专用二级公路、景点道路的建成,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旅游资源优势逐步凸现。

面对丰富的自然资源,尖扎县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外地客商在尖扎投资开发资源,使尖扎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惠及各族人民群众,使尖扎县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我州东南部,地处九曲黄河第一湾右旋南端,是我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也是青海省的南大门。

河南县是一个纯牧业经济为主体的自治县。这里水草丰美,是天然的优良牧场,近几年来,河南县不断加大草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全县74%的牧民群众结束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实现了定居。使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享受着现代生活带来的富足。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河南县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把加快小城镇建设已经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按照把河南县建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民族风格的现代化城镇”的发展目标,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县城八期整改建设方案,投入资金近亿元,对旧城的水、电、路、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并进一步加大城镇美化、亮化、绿化力度,使县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今置身于优干宁镇,俨然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高原新城,既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又有现代化都市的气魄。

城镇建设的发展,有力地吸引了外地客商和牧民群众来河南县从事第三产业、使河南县的个体私营经济实体发展到近800家,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河南县自然风光雄奇壮美,是蒙藏民族融合文化留存的典型地区,民族风情别具一格,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位于吉岗山北麓尕海滩上的圣湖,湖水蓝如宝石,清澈见底,神秘诱人,位于柯生乡南岸的双鱼湖风景如画,使人留恋忘返,体现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那达慕”则是草原上最有影响力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每年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河南县坚持和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协调发展为着眼点,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注重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注重经济与人口的协调增长,注重生态建设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相协调,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 

 

黄南州经济贸易委员会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0973-8722065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