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切换
新闻
【城市发展】西宁市“十三五”规划取得良好发展成就
2020
01/22
21:14

西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准确把握西宁发展实际,“十三五”规划在实施中取得多处突破性进展和多项标志性成果,西宁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初步统计监测实现程度达到88.7%,与2010年对比提高了14.5个百分点,“十三五”规划取得了良好发展成就。

一、共享发展,幸福西宁的获得感更加丰盈。西宁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八个一批”工程推动精准扶贫,十二个行业扶贫专项助力精准脱贫,2019年5月大通县、湟中县、湟源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十三五”前三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3%,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8%,深化四级紧密型一体化医联体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创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效显着。西宁在2017—2018年度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评比中排名第二,2019年西宁再次进入“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名单。

二、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西宁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下行压力变为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发展动力,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育新的总态势,开始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统筹推进“点、极、带”全面高效发展。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创新园区和创新载体蓬勃发展,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和重点产业领域实现“弯道超越”。西宁市地区生产总值对全省的贡献率超过60%以上,高技术产业比重达到18.6%。国家开发区、国家高新区等重大产业基地发展壮大,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服务业集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取得实效,全市市场主体数量提前一年完成倍增任务,2018年“放管服”改革“西宁样本”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三、协调发展,城市转型升级成效显着。西宁市启动现代高原美丽幸福“大西宁”战略规划编制工作,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都市区空间重构,初步显现“一芯双城、环状组团发展”的生态山水城市格局,城市品位品质品评和综合承载力有效提升。拓展支撑发展的战略性新空间,高标准推动多巴、南川、北川建设,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加快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三环七射”高速公路网,完成“畅通西宁”三年攻坚行动,启动“幸福西宁·绿色交通”三年行动计划,西宁位列国内十大交通拥堵缓解城市第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双修”试点,西宁成为国内综合管廊建设典范。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同结硕果,建成全省人民期盼的熊猫馆、海洋馆、冰球馆等惠民工程,西宁市成为展示青海精神高地内涵的城市窗口。

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由绿向美逐步转变。西宁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坚持不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西宁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坚决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水体水质均达到省定年度考核目标,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西北省会城市前列。扎实推进“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建设行动,森林覆盖率与城市绿化率“双增长”,南北山森林覆盖率由7.2%提升至79%,已成为彰显绿色屏障典范;构建以湟水河为“彩带”,湖库为“明珠”的大水网系统,并荣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规划建设园林博览园,努力把6540亩土地建设成绿色发展典范,完成《西宁西堡生态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启动“引黄济宁”西宁水网规划、湟水流域国家百万亩规模化林场试点等战略性重大建设,部分领域已创出特色、形成样板,持续创造和积累的绿色财富不断增值。

五、开放发展,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空间。西宁市推进全方位的开放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融合发展,依托青海“西融两廊、东联一带”独特区位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大通道建设。拓展国际友城,提升“世界凉爽城市—cool city西宁”品牌声誉。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藏毯绒纺、生物医药、数控机床等优势商品出口贸易,增加铜精矿、氧化铝等原材料进口,积极推进西宁综合保税区申报,高质量举办“城洽会”,建成南川工业园区藏毯基地、西宁市民族特色服饰及用品基地2个国家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启动运营“中国藏毯之都—国际地毯展示销售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