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为国家批准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创造条件,努力做好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相关工作,编制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规划,构建特色鲜明的国家公园集群。
建成“青电入豫”工程和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向山东、江苏输送新能源电量,推动新通道建设,推进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和三江源地区煤炭减量化工程,提高清洁能源就地消纳比重,持续打造“绿电特区”。
大力发展高品质特色农畜产品,建设青稞产业园,率先在全国实现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再减少20%和10%。整体打造“生态青海、绿色农牧”区域品牌,让绿色、有机、高品、安全成为青海农畜产品的代名词。
支持西宁率先开展试点,完成“城市双修”试点任务。加快多巴新城、河湟新区等城镇新区建设,推进特色小镇和美丽城镇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多元包容的高原美丽城镇样板,让城镇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
立足民族众多、宗教发育省情,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进平安与振兴工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祁连草原上的牛羊。资料图片
“要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带发展,聚合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发展格局和优势。”今年的提出统筹建设“五个示范省”,既是重点工作,更是发展的重大机遇。
责任在肩、使命如山。奋斗路上,我们步履愈发坚定,加快建设“五个示范省”,青海发展新图景中将会有更多值得期待的壮丽风景展现于眼前。
共创生态文明的
美好明天
黑颈鹤、鸬鹚、斑头雁、赤麻鸭等成百上千的鸟类在水中自由嬉戏,成群的牛羊在湿地周边恬静觅食,不远处的雪山巍峨高耸,头顶上的天空湛蓝如洗……这样的景象,让世代生活在三江源头的牧民们深深感受到,“家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国家公园建设让我们居住的草原发生了变化。我们牧民的根在草原,就要守护好草原。现在,越来越多的牧民放下牧鞭,当起了生态管护员,端起了‘生态碗’。”省人大代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乡哈龙村牧民才让卓玛深有感触地说。“是啊,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以来,村里的干部群众保护生态的意识和积极性非常高,村民也尝到了‘生态旅游’的甜头。”省人大代表、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年都村党支部书记罗军感同身受。
“我们在完成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同时,在全国率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为全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积累‘青海经验’、贡献‘青海智慧’、提供‘青海方案’。”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李晓南表示,2020年,全省将着力完善管理体制、优化保护地体系、健全规划体系、加强生态保护、夯实管护基础、推动绿色发展。
“2020年,全面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为国家批准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创造条件,努力做好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相关工作,编制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规划,构建特色鲜明的国家公园集群……”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我们相信,青海的山会更绿、水会更清、天会更蓝……
清洁能源,
“风光”无限好
从戈壁荒漠到河湟林地,光热资源充沛的地方,一排排整齐的光伏发电板正将光热资源转化为清洁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如今,在高原大地,利用太阳的能量点亮万家灯火的愿景已经实现。
“青电入豫”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建设,签订“青电送苏”“青电送鄂”框架协议,开工建设750千伏海南输变电工程……被誉为“清洁能源示范省”的青海,正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地在绿色、高质量的清洁能源之路上奋进。
“我们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姿态,努力掌握一批世界领先核心技术,建成世界一流创新研发平台,打造全国唯一光伏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抢占新能源制造高地,为守护青海的绿水青山一往无前。”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谢小平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中表示。
省政协委员、青海明晶新能源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光明说:“从‘绿电7日’到‘绿电15日’,绿色发展理念向人们展示了清洁能源的广阔前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行动起来,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清洁能源的建设者。”
2020年,我省将建成“青电入豫”工程和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向山东、江苏输送新能源电量,推动新通道建设,推进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和三江源地区煤炭减量化工程,提高清洁能源就地消纳比重,持续打造“绿电特区”……我们看到,清洁能源,“风光”无限好,绿色发展,进取正当时。
绿色、有机、高品、安全,
农畜产品代名词
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县是我省传统畜牧业大县,为鼓励企业和农牧民发展有机畜牧业的积极性,该县每年在财政资金中拿出30万元引导资金,2019年有机牛羊肉产量达到300余吨,认证有机产品类型达34种,有机牛羊肉价格每公斤达240元,这便是促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实践。
据了解,我省通过部省共建,全面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提高农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做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青字号”品牌创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培育等重点工作,积极走出一条富有高原特色、生产生态生活和谐的发展之路。
“长期以来,传统畜牧业追求数量,导致草场退化,生态系统脆弱,我们企业引导牧民群众发展生态畜牧业,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省政协委员、青海五三六九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锦伟说。
“青海农畜产品的最大优势在于无污染、绿色、有机,特别是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枸杞等特色农畜产品,物种独特、种养天然,潜在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省人大代表扎西才让建议:“要强化品牌引导,加强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做大做强‘青字号’招牌,特别是要发挥龙头企业作用,集中力量打造出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大品牌。”
“生态青海、绿色农牧”,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是促进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多赢之举,我们期待,绿色、有机、高品、安全成为青海农畜产品的代名词。
让城镇留得住乡愁、
看得见未来
城镇,上接城市,下连农村,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2019年,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巴州镇、化隆回族自治县昂思多乡、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都藏族乡、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黑马河镇等10个美丽城镇建设全面启动;城镇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2020年,西宁将率先开展试点,完成“城市双修”试点任务。加快多巴新城、河湟新区等城镇新区建设,推进特色小镇和美丽城镇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多元包容的高原美丽城镇样板,让城镇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
“城镇的绿色发展和人居环境的优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期待通过‘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努力将我省打造成全国高原美丽城镇建设的样板和示范。”省人大代表张爱红为此建议:“希望加大对西宁老城区海绵城市改造,通过努力完成‘高原美丽城镇’指标体系,建设现代高原美丽幸福的‘大西宁’。”
各民族像石榴籽
紧紧抱在一起
民族团结是青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石。千百年来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各民族在青海这片热土上休戚与共、水乳交融、和衷共济,共同演绎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历史。
“我们要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作为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抓手,努力把玉树州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民族团结感恩教育基地。”来自玉树州的省人大代表尼玛扎西说。
2019年,我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颁布实施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8个市(州)全部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020年,全省60%的县(市、区)将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让大美青海特色进一步彰显。
省政协委员、黄南藏族自治州委统战部部长尕玛朋措说,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是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出的
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创新思路、鼓足干劲,真抓实干、建功有为。
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统筹“五个示范省”建设,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提档升级绿色发展方式,在新的征程上,我们有着共同的心声:只争朝夕、奋力奔跑,将期待化为行动,用实干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