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切换
新闻
843项改革成果为新青海建设注入新动力
2019
12/18
09:55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216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80项改革任务正在推进,843项改革成果惠及高原百姓,党中央部署的重点改革任务绝大部分已出台实施,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取得的改革成效。

随着一大批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改革举措落地实施,一大批攻坚难度大的改革任务通过试点探索取得突破,一大批基层改革新鲜经验和有效做法不断涌出,我省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为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注入新动力、赢得新空间。对老百姓而言,改革看得见、摸得着,因为他们的创业梦实现了,钱袋子鼓了,看病便宜了……

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发展动力活力不断激发

“我当上老板了!以前要开公司想都不敢想,现在不一样了,一天就能实现创业梦!”在西宁市一家银行门口,创业青年小李高兴地分享他的创业经,一个劲儿地点赞“放管服”改革,让他在家门口最近的银行就能领到营业执照,省去了大把时间和精力。

去年,我省在深入实施“多证合一”改革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四十一证合一”,并积极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极大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今年还出台了关于压缩企业开办时间20条具体措施,全省企业开办时间由去年年底的8.5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率先在西宁市推行银行网点商事登记便利化服务,再一次压缩企业开办时间。

不仅如此,我省还先后12次清理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目前省级保留261项,成为全国保留事项较少省份之一,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

为持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我省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处置“僵尸企业”17家,分流安置5597人,累计降低企业成本近317亿元;国资国企改革方面,适应发展新形势和改革新要求的国资监管方式逐步完善;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方面,“营改增”全面实施,资源税、环保税稳步推进;农牧区综合改革方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4172个村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工作。

社会体制改革全面发力

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增强

市场活力激发的同时,我省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推动脱贫攻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重要领域改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绣娘包兰索什姐这样说:“我们不光脱贫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人更精神了,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在脱贫攻坚上,我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深化对口援青、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定点帮扶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启动实施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在深化综合医改上,实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探索打造市级医疗集团、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持续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建立覆盖全省乡村社区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供应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明显改善。

对此,在青海红十字医院挂号的张女士深有感触。她说:“我看了《西海都市报》的报道,有70种药品要降价,平均降价60%,这是大好事,能减轻多少家庭的负担呀!”

与此同时,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文化体制改革活力迸发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

我省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新青海”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一方面,不断完善思想文化宣传体制,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强化互联网思维,深入推进青海日报社媒体深度融合改革,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有效提升媒体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

一方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机制,制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办法;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西宁市海晏路80岁的常女士说:“这个夏天,我们在院子里看了好几场电影,没想到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赶了回时髦。”

在农村,电影放映也是一场接一场。从今年3月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15支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走进社区、乡村、校园、敬老院,为当地群众带去“文化大餐”,已在全县20个乡镇289个村播放电影3000多场次。

另一方面,理顺政府部门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省演艺集团等改制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大力挖掘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实施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培育出23个国家级和省级文化知名品牌,逐步健全文化市场体系。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合力攻坚

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坚实稳固

从经济体制改革到社会体制、文化体制改革,再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我省各项改革大步向前。

今年8月19日,首届国家公园论坛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西宁,共话青海生态保护。4个月后的今天,我省著名学者谢佐回忆起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来的贺信,他意犹未尽地说:“三江源国家公园是青海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这是青海对世界作出的贡献。举办国家论坛让我看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美好的明天,看到了中国国家公园美好的明天。”

首届国家公园论坛的成功举办,是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近年来,我省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编制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颁布试行国家公园条例,组建五级综合管理实体,破解体制机制“九龙治水”局面和监管执法“碎片化”问题。并稳步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率先启动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优先在祁连山地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实施河湖长制,5925名河湖长上岗,履职覆盖省、市州、县、乡、村五级河湖长体系。

此外,我省深入实施政治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出台一大批有分量、有力度、有特色的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