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是最具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是我国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具完整性和原真性的部分。8月19日,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西宁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强调:“这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与国家林草局共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青海如何进一步做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本期智库建言,我们约请了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办公室、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单位的3位专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
对青海国家公园建设的几点建议
马洪波
建设好国家公园体制,是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和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作为拥有“双试点”的青海,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上更要为全国提供可借鉴、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
一、严格保护,统筹兼顾
国家公园建设要以《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具备条件的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整合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在实现禁止开发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历史文化资源和珍稀动植物基因资源等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兼顾游憩休闲、科学研究、环境教育和社区发展等功能,以小面积的发展实现对大面积的保护。
国家公园建设应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原则,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始终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一是规范立法。国家层面,制定覆盖全国的国家公园保护与管理的法律体系;地方层面,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青海生态保护实际情况,以颁布实施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为蓝本推动国家公园立法体系建设。二是合理分区。国家公园是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保护的禁止开发区域,同时又可开展自然环境教育,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这是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辩证统一,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合理的利用可以促进保护。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是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可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区域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基础上不断完善分区思路。三是发掘特色。利用具有地域自然与文化特征的优势,适度开展多样化、精品化、特色化的游憩活动。如,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的冰川雪山、黄河源园区的湖泊河流、澜沧江源园区的森林峡谷,对开展自然教育、游憩活动都是难得的景观,应在加强访客管理的前提下适度向公众展示和开放。四是宣传引导。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普及国家公园环境保护知识,同时设置一些关于环境体验的项目,让访客在游憩的过程中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强化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
二、政府主导,多方发力
为避免国家公园建设可能出现“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在顶层设计上要坚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三个统一行使”,即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以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理顺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与自然保护区突出保护某种生态系统并由各地提报建立的方式不同,国家公园倡导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由国家根据现实发展需要统筹建设、科学布局国家公园,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为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在国家公园建设国家主导的同时,还要坚持分级管理原则。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资源所有权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试点期间由中央政府委托青海省政府代行;祁连山国家公园内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试点期间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代行。其他可能成为国家公园的区域也将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计划,待条件成熟时,国家公园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将逐步过渡到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
另外,与国家公园相关的各个利益相关者都对国家公园有直接影响。每个群体的文化背景都影响着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如政府的政策、公园的管理体系、访客的游憩、企业的营利等。每一群体都有其优缺点,如政府有其独特的行政管理地位,利于公园获取行政资源;企业在资金、人才及设备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作为盈利性组织有其天然的趋利性;学术界具有科学研究的优势,但需要将其成果转化为政策思路和实际操作。因此,要在建立统一事权、分级管理体制的背景下,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不断提升各个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维护、管理的默契度,使他们积极投身于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的过程中,将国家公园、国家资源与全体人民结合起来,提升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