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笔美元债发行于2017年2月22日,规模为3亿美元,3年期,票面利率为7.25%,每半年付息一次,8月22日应支付的利息为1087.5万美元。
实际上,这是该笔债券第二次遭遇“利息违约”。
今年2月22日为该债券的付息日,青海省投即因资金链紧张而错过付息并引发市场关注,由于债券募集说明书内无宽限期(Grace Period)的相关约定,市场普遍认为其已构成违约。不过,评级机构标普随后回复称,对于未设定宽限期条款的债券,拥有5天宽限期,故该迟付利息的事件不能视为违约。2月26日前后,那笔同样为1087.5万美元的利息汇出并兑付完毕。不过,相应的代价是:已将青海省投长期主体信用和债项信用从B+下调至“CCC+”并列入负面观察名单,个体信用状况则从“ccc+”下调为“ccc-”。
此次青海省投兑付美元债利息,也引来了国内投资人对不同类型投资者“厚此薄彼”的质疑。
今年5月9日,5亿元规模的中泰信托-恒泰18号集合信托资金信托计划遭遇违约,融资方即是青海省投。例如,有债权机构人士对媒体称,青海省投对国内金融机构的违约,是标准的“双标”:借钱的时候是“平台”,需要融资以支持青海省的发展;还钱的时候是“市场化运作”,表示只是一家国有企业,否定其作为平台的作用。
在市场人士看来,尽管从债权性质来看,不同类型债务融资产品顺位一致,但在面临偿付压力时,确实存在不同的优先级。
“去年整体环境比较恶劣,城投公司在非标市场上其实已经违约很多了,但对公开市场债券总是力保。”北京某券商资管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城投公司在应对债务压力时所表现出来的“厚此薄彼”,“可能并不是境内外之分,而是看你是不是公开市场发债;公开市场发债违约,影响太大,所以政府层面上得到的支持也会更多一些。”
“城投的非标违约已经很多了,但公开市场债权违约,除了去年新疆兵团债有个技术性违约,现在一例都没有,可能各地方政府都不想第一个在公开市场打破刚兑。”该人士说。
今年2月下旬美元债利息迟付以来,青海省投披露了多项“外部求助”措施,包括:积极引入国家电投作为股东,希望由地方国企变为央企;寻求国开行提供更进一步的贷款支持。不过,这些措施之后均没了下文。
2月份信用风险爆发后,青海省投遭遇的诉讼也明显增多。启信宝显示,今年5月以来,国泰租赁有限公司、甘肃公航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中国外贸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北京国资国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新投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和上海国能物流有限公司等,先后以合同纠纷为由将青海省投告上法庭。
据标普今年6月上旬发布的报告,青海省投将于2019年年底前到期的短期债务(不包括银行贷款)包括:(1)2021年7月到期的3亿美元债券,于2019年7月需付利息960万美元;(2)2020年2月到期的3亿美元债券,于2019年8月需付利息1090万美元;(3)2021年3月到期的2.5亿美元债券,于2019年9月需付利息980万美元;以及(4)40亿元人民币的信托贷款和融资租赁。与此同时,青海省投仅有4.6亿元不受限制库存现金。
标普称,青海省投的2018年财务业绩疲弱,我们据此确认公司自身不具有充足财力来支付其美元优先无抵押债券的2019年应付利息。尽管青海省投正在与青海省政府商讨针对公司流动性问题的长期解决方案,但尚未达成具体方案。公司也在尝试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但不确定性仍存。鉴于青海省投的杠杆率及流动性风险非常高,我们维持其负面信用观察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