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了解到,该州不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枸杞产业作为生态治理、优化结构、实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有效路径,通过科技推动、市场拉动等有效措施,全力打造枸杞品牌。枸杞种植面积由零星小量跃升到3.44万公顷,产量由0.15万吨增加到8.53万吨,产值由0.33亿元增加到24.16亿元,已成为国内第二大枸杞产区,实现了柴达木枸杞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三赢”。
强科技,增动力。海西州充分挖掘柴达木盆地野生枸杞种质资源,开展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在循环产业链延伸、植物源农药、有机肥、保鲜技术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累计获得省州级科研成果67项。
抓质量,树品牌。把有机产品作为海西枸杞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制定并推广13个种植技术、质量控制方面的标准,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截至目前,全州建有枸杞标准化生产示范区4个、示范企业15家、示范户200户,标准化种植面积2万公顷。2019年,争取到省级补助资金1.86亿元,在1.67万公顷枸杞基地推开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试点行动,枸杞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步伐加快。柴达木枸杞入选中欧地标互认产品名单,成为全国35个中欧地标互认产品之一,被选定为青海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再度荣登2019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榜第38名。
兴加工,促转化。将企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产业的主力军,不断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队伍,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助推产业纵深发展,培育160余家企业、专业合作社。把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孵化器”和“助推器”,截至目前,都兰、德令哈产业园培育同仁堂、兴诺杞等加工企业27家,建成集生产、保鲜、色选等生产线900余条,机械制干能力达到5万吨。都兰诺木洪枸杞产业园作为全省首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园,争取到国家、省、州、县财政投资1.44亿元,布局建设了生产、加工、物流、科研、示范、休闲观光、综合服务7大功能区,园区聚集引领功能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