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七十华诞来临之际,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系列新闻发布会。其中一场,专门就青海解放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行了解读。
翻开发布稿,一组组数据反映着青海砥砺奋进的历史成就,一页页文字记载着青海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经过70年拼搏,青海经济总量大幅跃升,2018年达到2865亿元,是解放初的336倍;
经过70年奋进,青海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农业主导的低层次逐步向工业、服务业主导转变;
经过70年努力,青海各领域改革蹄疾步稳,开放空间不断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波澜壮阔70年,青海不断地从贫困走向繁荣,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砥砺奋进70载,青海人用行动书写答卷,不断助推高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广阔道路。
优化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迈出稳健步伐
从“一三二”到“三二一”,从单一农业经济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历史性转变承载着青海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梦想,迈出了稳健发展的第一步。
解放之初,我省农业生产可谓是“二牛抬扛”,工业也只有所谓的“八大工厂”,服务业更是发展缓慢。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青海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到2011年产业结构为9.3:58.4:32.3,第二产业比重达到历史最高,其中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8.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全省长期形成的资源型、原材料型、重化工产业结构正在逐步调整优化,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新型服务业等新动力正在加快孕育,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步伐稳步向前。
2018年,我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4:43.5:47.1,形成了第二、三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同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了就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结构由解放初的87.9:1.1:11.0逐步转变为2018年的33.4:21.1:45.5,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
70年来,我省的许多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基本形成了以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农牧业为架构的绿色发展方式。
今天,放眼高原产业发展,我们看到,农牧业经济效益正在不断地发展提升,优势特色工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新兴第三产业更是发展迅速。
随着农牧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持续加大,以及科学技术的大力推广和应用,我省现代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冷水鱼生产基地、有机枸杞生产基地等。
依托资源优势,以循环经济理念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我省工业快速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一些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全省服务业发展活力日益增强,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贡献率稳步提升,城乡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旅游文化发展势头强劲。
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活力日益迸发
2019年9月4日,省委书记王建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新中国成立至今,青海全省的森林覆盖率从不到1%提高到了7.26%,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如今,生态资源正成为青海发展的“绿色动力”,助力青海经济转型升级。
在此前的6月9日至23日,青海连续15天360小时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打造了一个推进能源转型、实现全清洁能源供电的“青海样本”。
如此亮丽的发展底色,如此明晰的发展方向,青海坚定树立新发展理念,持之以恒转型升级,以实际行动按下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
从产业链偏“粗”“短”,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产业强势崛起。近年来,我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不断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
按照“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优势产业、打造核心企业、培育产业集群、建设重大产业基地”的思路,2011年至2016年间,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000亿元,基本建立了以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七大产业为主的主导产业体系。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循环经济中硫的平衡为核心,逐步形成了氯碱、有色金属冶炼、甲醇与氟化工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同时,基于丰富的盐湖锂资源而发展锂电系列产品,形成一条完整的低碳锂电产业链。
围绕“四个千亿元”产业发展需求,在新能源、新材料、环境污染控制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盐湖氯化锂电解金属锂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专项,世界最大规模盐湖氯化锂熔盐电解法制取金属锂生产线全线贯通。
德令哈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填补了我国大规模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的空白,使我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第8个拥有大规模光热电站的国家……
今天,伴随着“三去一降一补”稳步推进,青海的高耗能行业比重日益下降。2018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从2005年的3.3962吨标煤/万元下降到了1.4573标煤/万元。
今天,我省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项目“领跑”全国,光电产业、3D打印、镁合金等产业项目从无到有,一批新材料技术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
今天,以新兴产业为依托,青海正不断迈向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狠抓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谋求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开放的姿态融入时代潮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各领域改革蹄疾步稳,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紧跟中央步伐,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我省统筹推进1358项改革措施,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三大国字号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统一司法鉴定管理创造全国经验。
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持续推进国资国企、农村牧区、投融资、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充分发挥。
围绕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成为全国省级保留行政审批事项较少省份之一,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深化教育、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体制等社会领域改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扩大开放不断“走出去”“请进来”,积极拓展开放空间,搭建了青洽会、环湖赛、藏毯展会等合作交流平台,吸引了大量先进的人才、技术和理念,进一步提升了青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推青海的特色优势产品走出去。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设施联通工程,强化与丝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交流沟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对口援青取得显著成效,援青资金总量突破110亿元,落实援青项目2100多个,先后四批891名干部人才进青履职,1600多名专家来青开展各类指导服务。
我们看到,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青海经济破浪前行的鲜明旗帜与强大引擎。(解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