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车里程82137公里、现代化公路网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生态环保成效显著……9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永祥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青海交通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青海省十分重视交通建设,将交通作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先手棋,先后修复和新建了青藏、青新、青康等十多条公路干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交通加快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兰西城市群”等国家重大战略,努力突破交通基础设施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制约。截至2018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137公里,为解放初期的174倍,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1.4公里。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普通国省干线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的现代化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从1999年至今,青海高速公路发展经历了探索起步、东部连通,战略西移、突破跨越,全面推进、持续加快三个阶段,全省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尤其是在高寒、高海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里程最长,也是第一条穿越多年冻土地区的高速公路——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中国第一条全盐渍土地区高速公路——察尔汗至格尔木高速公路等多个世界和全国之“最”,在“世界屋脊”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交通建设奇迹。截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完成高速公路(含一级)建设投资近1800亿元,高速公路(含一级)通车里程达到3937公里,基本形成以西宁为中心,连接各市(州),辐射东部周边和西部地区的高速公路主骨架。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战略,青海交通部门将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贯穿到规划、设计、建设、养护、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健全了生态环保制度体系,全行业基本形成了责任到人、落实到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新局面。强化生态环保理念,在新调整规划路网中,尽最大可能避开了三江源、青海湖等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基本实现“无痕化”施工的环保目标。扎实推进公路建设节能减排,推进设备节能改造工程、公路网运行监测与出行服务系统建设,沥青路面再生循环利用率达到100%。
面对地域面积广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等诸多难题,青海交通部门围绕高原公路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2000年至2018年间,青海交通部门先后开展了近40项科研项目研究。在取得的研究成果中,有7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8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公路交通设施快速发展的同时,与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融合发展,初步构建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了青海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高速公路规模不断增加,为青海工业所需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提供了快速运输通道,保障了青海工业的快速增长。持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并开设高速公路农产品绿色通道,对鲜活农产品实行免费政策等措施,助力农业、畜牧业发展。结合全省旅游“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发展布局,加大重要旅游线路和廊道内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力度,实现了高速公路覆盖全省所有4A级以上景点,为“大美青海”品牌注入活力。 ( 田得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