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人们把地处乾河滩川口的村庄——乾河改写成了“甘河”,表达了对甘甜生活的美好向往;几十年后,甘河工业园区承载着建成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化工产业基地的目标,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征程中阔步前行。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带动下,2002年7月,省政府批准青海甘河工业园区挂牌成立,掀开了甘河滩开发建设新的一页。但是,基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功能条件差,产业定位不明确等缘由,资源和区位优势没有得以发挥,园区面临着建设发展速度滞后的困惑。
2005年12月,省政府决定调整理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确定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锐意进取的甘河园区人,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在开发区决策者们的引领下,明确了依托省内丰富的电能、天然气、矿产、盐湖等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和化工产业,努力打造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化工产业基地的发展定位,转换廉价资源产地的角色,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竭力对资源进行精细加工,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使园区的建设走上稳步健康的发展轨道。园区整合三年来,投资30多亿元基本建设完成了区内公路、铁路、供排水、天然气等基础配套设施,其中,建设完成园区公路36公里,铁路运力从2006年的50万吨提高到1200万吨,供电能力从48万千伏安/小时提高到495万千伏安/小时,天然气供气能力从1.2亿立方米/年提高到7.86亿立方米/年,供水能力从1.3万立方米/日提高到16万立方米/日,园区承载大项目能力大大提高。
千方百计引进产业投资规模大、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是促进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生命线。从省长宋秀岩机场“拦截”世界光伏产业的领军人物——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到副省长骆玉林凌晨四点与金广镍铬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谈项目,在经历最初的惊讶后,人们被他们的勤勉敬业和“不走寻常路”的智谋所征服。金广镍铬材料有限公司2007年1月31日落户甘河工业园区。公司的原料进口路线为国外(菲律宾、印尼、南非)-国内港口-青海。为何千里迢迢来到青海投资?金广镍铬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陈兴志道出玄机:“首先,骆副省长凌晨四点与我们董事长会谈,八点又急忙赶回青海开会,这种真诚与高效是最好的招商名片!其次是对青海各部门的办事效率很满意。我们看重的是综合投资环境,事实证明我们来对了!”
在甘河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进程中,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决策者们在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放弃”的传统增长模式进行根本性变革的同时,把构建新型工业化格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园区未来发展的重头戏,确定了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经济增长模式,加快了甘河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步伐。甘河工业园区抓住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契机,率先启动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区项目,针对有色金属冶炼项目环保要求高、投资强度大的特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单纯地看数量、看总量,而是注重企业的循环关联程度和节能减排水平,坚持较高的技术工艺、较高的环保标准,选择强势企业和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入驻园区。目前,园区共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力强、环保设施配套的27个重大工业项目。特别是西部矿业集团、云南云天化国际有限公司、北京鑫恒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四川金广集团、青海物通集团等国内知名大企业入驻,使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甘河工业园区推进着循环经济发展的进程,在甘河大地奏响了经久不绝的乐章: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产业链,形成化工、冶金、建筑材料等多产业横向扩展,初步构建起有色金属产业链、化工产业链、废渣资源化产业链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建材共生模式,通过循环链条将各种资源、技术、信息流和价值流在产业之间流通和交换,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工业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