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玛沁县大武镇。华旦摄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高高的雪山、青青的草地、遍地的牦牛加上淳朴的牧民,是果洛藏族自治州最朴实的画面。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一边是巍峨壮丽的阿尼玛卿雪山,一边是连绵起伏的牧场草原,总面积达7.6万平方公里的雪域果洛草原上生活着20万各族群众。
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乃至全国的“小康”,各族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殷切期盼,就是党委政府努力的方向,这成为果洛上下矢志不渝的追求和信念。
正因有了这一锐意谋发展、努力为各族群众谋福祉的信念支撑,果洛州不断打破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落后,步入繁荣,仅2018年,全州民生支出达70亿元,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78.84%。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面落实惠民政策,迎来了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屋”,雪域果洛展现出一幅民生发展蒸蒸日上的美好图景。
高站位,织密民生保障网
众所周知,果洛州是我省自然环境最恶劣、经济基础较落后的一个自治州,但就是这样一个很多人眼里的“穷地方”,每年把近八成的财政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上,以小财政托举大民生。果洛州委、州政府从解决民族地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切入点,从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诸多方面齐抓共管,为地区发展注入了空前的能量与活力。
“每天走在路上,看见干净整齐的街道,心情很是舒畅。现在居住的房子很宽敞,舒适的生活让人感觉居住在这里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家住玛沁县大武镇的克保这样评价自己居住的生活环境。
克保是玛沁县雪山乡的易地搬迁户,80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新楼房让他心生感叹。“自搬进大武镇后,我就有了草原生态管护员这个新的身份,每个月1800元工资,不比以前放牛收入少,而且吃水难、看病难、孩子上学难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我会更加努力和珍惜这份工作。”克保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铮铮誓言、庄严承诺。一直以来,果洛州委、州政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望,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千方百计办好民生实事、发展社会事业,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彰显“民生底色”。
就业增收成效显著,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创业,仅2018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82.7%,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7万人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各类保险参保目标任务均超额完成;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让“住房难”问题得到有力解决;积极引导农牧民加大牲畜出栏,参与生态畜牧业、特色资源开发、民族手工业,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同时鼓励和支持农牧民经商办企业,促进农牧民稳步增收;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仅去年就落实各类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1亿元,继续实施了以养殖、种植、加工和商贸旅游等服务业为主的扶贫产业项目,水电路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教育、健康、就业、兜底扶贫成效逐步显现……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需要我们过了一山再登一峰。果洛州新的民生“施工图”已经清晰地勾画出来,每一位实干者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接续推动民生改善,确保“民生红包”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谋福祉,民生健康有温度
“现在卫生院看病方便了,我们老百姓有福啊……”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中心卫生院,刚接受治疗的牧民罗科在享受了“先治疗后付费”的医疗政策后,打开了话匣子,向我们讲起了这个小镇卫生院的变迁之路。
“过去,卫生院只有一排土木结构的破旧平房,能看的见医疗器械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药房也只有简单的能数得过来的一些常用药,医生基本上是马背上的医生,重病、大病不能治疗,我们基本不来卫生院。但现在,平房变成了综合大楼,设备好,病房好,大夫治病态度和气,护士照顾周到。”78岁的罗科说。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号角的吹响,拉加镇中心卫生院迎来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春天,3247平方米的综合大楼,30张住院床位,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到如今的“彩超、200MAX光机、整体实验室”;从“马背上的医生”到集综合门诊、藏医门诊、妇科门诊、藏药浴中心、综合住院部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基层医院。2017年拉加镇中心卫生院还被评为了全国首批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面积2626平方千米,服务人口约1.3万人。
群众道出的拉加小镇卫生院的变化只是果洛州为民健康的一个缩影。玛沁县的小央宗植入人工耳蜗、甘德县秀措通过“互联网+医疗”得以会诊、去年对398名包虫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救助治疗……
医疗是民生之需,“十三五”以来,果洛以牧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着力点,以“健康青海”战略为导向,继续巩固推进医疗卫生“五大工程”,整合投资7587万元,着力实施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州医疗卫生机构和设施日趋完善,各项医疗卫生工作逐步走上了发展快车道,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大担当,民生教育大步走
朱超是玛沁县第二民族小学一名计算机教师,还没开学他们家已经来过很多学生了。他带的兴趣班就是机器人训练班,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班,包含了计算机编程、工程学、数学、力学等学科知识。虽然很难,但是吸引了不少学生。
学生加谢太正是因为“兴趣班”而改变的。朱超介绍,加谢太是个很内向的孩子,一开始也没什么爱好,一天都不说几句话。但自从参加了机器人训练班后,开始动手了,问的问题也多了,自然而然和老师同学的交流也多了,并且每次实验失败后,他都会说一句“失败是成功之母”。加谢太潜移默化的变化,让所有老师都替他高兴。
“我已经收到了航空公司的录取意向书。真的没想到有一天我也有望圆梦蓝天。”藏族女孩才让吉兴奋地说。当才让吉父亲获悉女儿被东方航空西宁基地录取的好消息,他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现在这么好的教育,真的是改变了孩子的命运啊。”
果洛航空班藏族学生3年中已有19名实现了“航空梦”,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果洛职业教育的“职教联盟”模式。该联盟是上海市与果洛为培养“靠得上、留得住、用得好”人才,将“输血式”培训与“造血式”培养相结合,实现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城乡合作和东西部合作而量身打造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是果洛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专业对接需求、为职业教育提供坚强保障。
果洛最大的变化在教育,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在近五年时间里,果洛州累计投资18亿元实施办学条件提升工程,率先在全省实行15年免费教育,44个乡镇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同时所有贫困家庭子女都享受助学补助。牧民的孩子从4岁开始,就可以送入当地寄宿制学校学习,直到高中毕业,全部免费,每年惠及全州3万多孩子。
同时,随着异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先后输送2000余名学生赴北京、辽宁、上海、湖北等地就读初高中和中职学校。通过大力实施师资能力和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高考升学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土院子,土房子,里面坐着土孩子。”这已经成为历史。如今,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最优美的环境在学校;最一流的基础设施在学校;最高处飘扬的国旗也在学校。党的十八大以来,果洛州始终把优先发展民族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果洛的重要目标,全力推进民族教育健康发展,教育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